150佛教圣王(下)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【150】佛教圣王(下)

此时的阿育王,除了杀人之外,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别的嗜好了。而且,杀犯人根本不过瘾,还是打仗吧。

经过了他祖父和父亲的征伐之后,剩下来可以给他打的地方已经不多了。不过孟加拉湾附近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国家,叫做羯陵伽。由于羯陵伽位置偏僻,实力比较雄厚,但不怎么跟印度捣乱,所以旃陀罗笈多和宾头沙罗都没有理会。可阿育王决定打一打。

第130节

公元前261年,阿育王出征羯陵伽。面对恶名昭彰的阿育王,羯陵伽人拼死抵抗,战争进行的极为惨烈。但阿育王的军事才能,在当时的印度确实无人可以匹敌。羯陵伽终于被攻克,接下来的事情可以想像:十五万人被掳走,十万人被屠一杀。一尸一积如山,血流成河。

孟加拉湾的海水似乎都变成了红色,在夕一陽一的映照下分外刺眼。血红色的孔雀王朝,杀戮似乎永无尽头。

阿育王的大军回去了。可人们不知道,下一次遭殃的是哪里。也不知道,厄运哪一天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。

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就在这一刻,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发生了。上天仿佛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,历史在这里突然出现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。

回到王城的阿育王,变了。

他刚刚令一个历史名城化成了焦土废墟,他刚刚在一片繁华的土地上留下了遍野伏一尸一,可他突然宣布——皈依佛门。

没有人相信。这样一个疯狂人物的任何疯狂举动,并不让人意外。人们默默地等待他的反复。

一个月过去了,两个月过去了,一年过去了,两年过去了,人们预料中的反复根本没有出现。

刀光剑影消失了,人间地狱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,是新建起的一座座佛塔、寺庙,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水井、公园、粮仓和医院。

几乎在刹那之间,一个人心惶惶、朝不保夕的黑暗世界变成了温情脉脉、四海清平的人间天堂;一个穷凶极恶、丧心病狂的嗜血魔鬼变成了一个大慈大悲、心系苍生的佛心圣王。其转变之迅速,转变之决绝,堪称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

看到这里,几乎所有的人都想问上一句:为什么?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阿育王脱胎换骨呢?

除非阿育王再生,我们或许永远都无法知道这个问题真正的答案。但我们可以想像的是,阿育王在做混世魔王的日子里,心情一定很不平静。他之所以暴虐至此,是因为他心里装的是仇恨,是愤怒。是对那些给过他无尽痛苦与不堪的人们的仇恨,是对这个充斥着险恶与诡诈的世界的愤怒。

他选择了反抗,他选择了报复。他胜利了。

他通过自己超凡的才干,夺取了至高无上的权一柄一。这个可恶世界里的所有人,都被他踩在脚下。他开始欣赏那些妻离子散的惨剧,他开始倾听那些粉身碎骨的哀号。他希望,这些人的鲜血和眼泪可以洗刷自己昔日的屈辱,可以医治自己心中的苦痛。

可是,当他将一个个无辜的人送进地狱之时,他猛然发现,这副药竟然毫无疗效。他选择了战争。可是,当他挥一挥手就可以屠戮数以万计的生灵之时,他发现,这副药竟然还是一点用处都没有。

当自己可以为所欲为,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时候,他却还是无法主宰自己的心灵。他的心灵不能从中获得一丝的宁静与快乐。这样的人物,历史上并不少见。几乎无一例外的,这些人都无奈地选择了在残暴中沉一沦。

所幸,他生在印度,一片宗教底蕴无比深厚的土地,一个探寻天道已有数百年的民族。熟识的高僧的话语在开始在耳边回响,敲醒了迷茫的阿育王。

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

什么人最痛苦?强求的人最痛苦。求之不得,辗转反侧;求而得之,怅然若失。

唯有放下,方能解脱。

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。三百年前那位圣贤的智慧,让一个已然万劫不复的灵魂骤然得救。自此,这位大彻大悟的帝王,开始用尽所有的力量,与天下人分享得道的快乐。

传说如来火化,留下佛骨八万四千块,称为舍利。阿育王集齐了所有舍利,建塔八万四千处,将佛法的光辉带到四面八方。

这固然是佛教传说,非佛门弟子,未必肯信。但阿育王弘扬佛法的决心,绝不下于此。

山崖上,石柱上,处处都刻着弘法的敕令。这些敕令,不仅用梵文写,还用希腊文写,用阿拉米文写。就说阿拉米文吧,本是前波斯帝国的官方文字。随着波斯帝国的崩溃,在阿育王时代已是历史。但阿育王还是专门准备了这样的版本,他只希望,每一个识字的人,都能读到他的心声。

巴比伦、叙利亚、埃及、希腊,都接待过来自印度的传教一团一。印度东南方的岛国锡兰(今斯里兰卡),更是由阿育王的王子和公主亲自前往传教。

他的努力收效显著。阿育王之前,佛教不过是印度繁杂庞大的宗教体系当中的一个,阿育王之后,佛教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一性一宗教。

印度人从没统治过南亚次大一陆以外的地方,孔雀王朝几乎已是印度历史上疆域的极致,跟后世的罗马帝国、阿拉伯帝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。可是,佛教却得以和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并列,称为世界三大宗教。佛教会有如此之规模,如此之影响力,阿育王居功至伟。

古往今来的英雄帝王,常以开疆拓土为己任。似乎只有普天之下、莫非王土之时,才是威震四方、福泽海内之时。可是,后半生的阿育王,却用另一种方式做到了。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以法胜,是为最胜。”(法,指的是佛法。)

更加令人钦敬的是,当佛门势力也越来越大的时候,对婆罗门教、耆那教的信徒,阿育王甚至主动采取保护政策,公开任何人宣布不得干涉他人的信仰。

阿育王是一个比居鲁士、大流士狂一热得多的宗教信徒,却与他们一样采取了宗教宽容政策。

这件事说起来容易,可对于我们人类来说,别人不相信你相信的东西,却去相信你不相信的东西,其实十分地难以接受。更何况是身居高位、一呼百应的帝王呢。

在我们这个世界,自以为是、固执己见的人们太多了。居鲁士、阿育王们太少了。

因此,宗教的历史,几乎是一部血泪史。宗教的传播,每每有屠戮相伴。像阿育王这样的故事,日后的书里不会很多了。

战鼓的响声沉寂了。代替它的,将是法的声音。

——阿育王敕令

可惜的是,无论他怎么努力,这终究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。任何一个伟大的宗教,都难以度化所有人。这个世界只要有人,就永远有争斗。人的欲一望是如此强大,什么样的美好事物在欲一望面前都显得脆弱不堪。

阿育王晚年,他的孙子为夺取王位,与臣下密谋将阿育王软禁。再后来,他终于遭遇到了齐桓公、赵武灵王式的命运:在自己的王宫中忍受饥饿。

终于,他快要饿死了。此时,他的臣子嘲弄般地送来了半只芒果。一代帝王,沦落成街头乞丐。

随着权势的失去,曾经的谄媚与逢迎,早已随风飘散。取而代之的,是似曾相识的屈辱与无奈。

可此时的阿育王,却已经脱胎换骨,看破红尘。他不再有仇恨,不再有愤怒,只是平静地躺在床上,平静地接受这一切。

水流不常满,火盛不久燃。

日出须臾没,月满已复缺。

尊荣豪贵者,无常复过是。

他笑笑说:“把这芒果送给寺院的斋僧吧,算是我最后的供养。”言罢,合上双眼,与这个他恨过一爱一过的世界诀别了。

伴随着他的死,孔雀王朝开始四分五裂,几十年后便宣告灭亡。

可这些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。任何一个王朝都逃不脱覆灭的结局。两千多年后的今天,金碧辉煌的华氏城,早已深埋地下;众多寺庙佛塔,大都已难觅影踪。可那净化人心的力量,却一直在我们身边陪伴,长久地回荡在天地之间。

他所做的一切,早已超越了帝王。哪怕他的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治功绩,后人仍旧给了他一个亚历山大般的尊号——“阿育大帝”。

他当之无愧。

阿育大帝死于公元前232年。此时,在印度的东邻中国,另一位大帝正在完成另一项不可思议的壮举。安详宁静已经远去,沙场飞尘扑面而来。又一个大人物出场了。请看下集——秦宫密云。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