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9王氏专权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第202节

【229】王氏专权

故事仍然要从汉元帝当太子的时候讲起。当时他极其宠一爱一太子妃暴病夭折,临死前,自称死于非命,是为那些想和她争宠的妃子诅咒所害。

太子为人多愁善感且少谋轻信,相信了太子妃之言。成日一精一神恍惚,竟真的对后宫女子不再亲近。

汉宣帝甚为忧心,便嘱托皇后另觅些女子。皇后选了五人,给太子过目,并让身旁的太监留意太子的反应。怎料太子仍然未能从太子妃的一陰一影中解脱出来,只不过不忍拂了皇后的好意,便随口说道:“嗯,有一个还不错。”

太监摸不着头脑,却又不敢问。仔细看了看,只有一个姑一娘一穿着镶红边的褂子,衣着格外显眼,而且坐的离太子最近,便认定太子说的是她,据此禀报皇后。于是皇后便命人将此女送入太子一宫中。

西汉末年最具影响力的女子,王政君,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
这位王政君进了太子一宫之后,也相当争气,当年就生下了嫡皇孙刘骜。元帝即位之后,刘骜升格为皇太子。母以子贵,王政君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。

公元前33年,汉元帝崩,刘骜继位,为汉成帝。王政君升为皇太后,整个汉王朝声势最浩大的一次外戚专权,就此开始。

成帝甫一即位,王太后的长兄王凤,便被封为全国的最高长官——大司马兼大将军领尚书事。王家牢牢掌控了最高权力,势力逐渐坐大。

六年之后,王太后的五个兄弟王谭、王商、王立、王根、王逢同日被封为侯,世称“一日五侯”。

世人常感叹“李广难封”,可无论汉武帝有多大的争议,那个时候的封侯,毕竟有章可寻。汉武帝想给李广利封侯,也得把他派出去打仗才行。可到了汉成帝,封侯这么大的事情,已同儿戏,国家焉有不亡之理。

因此说,中国的君主政体之下,其实存在着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机制,汉武帝贵为天子,也要遵守。当这套法律机制已经瘫痪的时候,意味着君主政体同样快要倒台了。

公然废法的,必是昏君。而汉成帝,也算是历史上小有名气的昏君了。

汉成帝的名气,大半来自于后宫那些知名美一女。而汉成帝终其一生,脑子里也只装得下两个字:美一女。

他的父亲元帝见到王昭君那样的美一女,尚且知道不能背约,将其拱手相让与匈奴。若是这事儿让汉成帝赶上,真不知后果如何。

关于汉成帝的这些后宫韵事,由于在古代文化圈名气很大,我们不妨略述一二。

汉成帝首先宠一爱一的是皇后许氏。这许皇后是许平君的侄女,不但貌美,而且极有才华,做得一手好文章。在她得宠之时,后宫其余女子连成帝的面都见不着。

看上去,成帝像是个专情的人。只不过,这个专情只限于他宠一爱一许皇后的日子里。一旦他移情别恋,就变成对别的女子专情了。

下一个专情的对象,是一位班姓女子。由于她被封为婕妤,故世称班婕妤。

与许皇后比起来,这位班婕妤,似乎更加完美。出身官宦世家的她,通音律,擅诗文,被誉为西汉最优秀的女诗人。且温文守礼,极受宠一爱一。

然而又不出数年,汉成帝再度移情别恋。曾经的如胶似漆,变成了咫尺天涯,曾经的温柔纱帐,变成了幽幽冷宫。伤痛之下,班婕妤写下了那首汉代五言诗的巅峰之作——《怨歌行》。

新裂齐纨素,鲜洁如霜雪。

裁为合一欢扇,一团一团一如明月。

出入君怀袖,动摇微风发。

常恐秋节至,凉飙夺炎热。

弃捐篋笏中,恩情中道绝。(注:篋笏qi&egra一ve;h&ugra一ve;,指箱子)

女子如一团一扇,新时鲜洁如雪,一团一团一如月。出入怀袖,须臾不能离君左右。待到旧时,已不再为君所需,弃捐篋笏,恩情中绝。

多少冷宫女子的沧桑悲苦、幽怨缠一绵,终于在班婕妤的口中缓缓道出,引得无数后人唏嘘。在后人的众多感叹之中,最为著名的,莫过于那首脍炙人口,引得无数人潸然泪下的《木兰花令》了。
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

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

——纳兰容若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(上阕)

世间多少山盟海誓,终究化诸流水,其根源无外乎“人心易变”四字而已。

人一性一的光辉,可以让我们一次次被震撼,一次次被打动。然而人一性一的弱点,却让一幕幕悲剧接连在我们眼前上演,目不暇接,永无止境。

人生若只如初见。永恒的美好,或许只存在于虚幻的如果之中。

班婕妤走了,走进了冷宫。取而代之的是那对艳名传千古的姐妹:赵飞一燕与赵合德。

后世有“环肥燕瘦”之称。与杨玉环一样,赵飞一燕也是一个绝顶的舞蹈家。也是因她的舞姿轻一盈灵动,人皆赞之身轻如燕,故才有了“飞一燕”之名。人们甚至传说,她甚至可以在手掌中起舞,宛若天仙。

对于汉成帝来说,一个具有绝美舞姿的绝色美一女,足以把他给秒杀了。汉成帝见到赵飞一燕的第一眼,便把对班婕妤的专情抛到脑后了。

水色箫前流玉霜,赵家飞一燕侍昭一陽一。

掌中舞罢箫声绝,三十六宫秋夜长。

——唐·徐凝《汉宫曲》

飞一燕进宫,又使得三十六宫佳丽,只得独守长夜。但只有一人除外,就是后来由飞一燕引荐入宫的妹妹赵合德。

第203节

论在历史上的名气,赵合德恐怕远逊于她的姐姐。可在当时赵合德一入宫,就又抢走了成帝对她姐姐的专情。汉成帝自此专宠赵合德,并发出了那句著名的感慨:“宁愿醉死温柔乡,不慕武帝白云乡。”

温柔乡的典故,自此得来。只是不料造化弄人,日后汉成帝果然暴死在了赵合德的怀中,又是一个一语成谶。

说到这里,又有一小段题外话。

传说赵飞一燕失宠之后寂寞难耐,便招了一些男宠入宫,使得后宫颇为秽乱。大臣们看不过眼,但此事涉及皇家脸面,又不敢直白劝谏。于是当朝的大文学家,光禄大夫刘向搜罗了许多古代贤明女子的故事,当然也包括少数乱国女子的故事,汇集成册,进献给成帝,以期得到讽喻的效果,这便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典籍——《列女传》。

成帝心思不在国家,恐怕根本没工夫去品读这本书,刘向所期望的效果当然落空。但在那个男一性一处于统治地位的时代,女一性一大都躲在历史的角落里。正是因为有了这本书,许多女一性一的事迹才得以流传下来。

她们应该感谢谁?刘向还是赵飞一燕呢……

公元前7年,汉成帝暴卒。这时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:汉成帝没儿子。

如此荒一婬一的皇帝,怎么会没有儿子呢?没有生育能力么?

不是。只不过,他的儿子都在很小的时候死了。

成帝一死,立刻有人上疏太皇太后王政君,说宫中妃子有人产下皇子,都为飞一燕合德姐妹所害。

这话倒是顺理成章,飞一燕和合德都没有生育能力,因妒害人,毫不奇怪。

可这里还有个问题,许皇后、班婕妤同样生有皇子,却也是不数月就夭折了。那个时候,赵氏姐妹尚未入宫,又作何解呢?

巧合?有可能。但我们大胆猜测,还有一种合理的解释。

所谓外戚,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的集一团一。汉王朝经常出现皇后、太后、太皇太后等等并存的局面,那么外戚就由很多家族构成。这些家族之间斗争不可避免。

成帝一朝,太后王氏家族占据了压倒一性一的优势。史书中也有明确记载,王氏处处打压许皇后,其实也就是打压皇后一族的势力。

成帝一死,王氏就成了太皇太后,自然也就会出现太后一族。太后是皇帝的生母,这个关系是人间至亲,很容易形成跟太皇太后一族分庭抗礼的势头,难以打压。无论成帝的那个妃子诞下皇子,都会成为潜在的皇太后人选。那么,消灭她们成为皇太后的可能,无疑是巩固王氏专权的上策。

皇帝无子,立谁为新皇后,理应由辈分最高的太皇太后说了算。如此一来,王太后就可以挑选最为听话的皇帝为新主,新朝太后也不会是宫中有身份的后妃,缺少势力,王氏专权才能够更稳固。

当然,以上只是猜测。但西汉末年,外戚势力已然坐大,各个家族的斗争已经趋于白热化,却是事实。

之后,成帝的侄子刘欣继位,为汉哀帝。

不论之前我们的猜测能否成立,总之哀帝一即位,王家过得却并不如意。哀帝处处跟王家作对,在朝中大力扶植王氏以外的势力。

成帝一朝,曾经一度有过“尚书九卿,刺史郡守,皆出王氏一门”的盛况,哀帝一朝,情况大有改观。

但可惜的是,哀帝的能耐,也仅止于此。他所任用的大司马大将军,比成帝还要荒唐得多。

我们现在开玩笑说起同一性一恋,经常用“断背”来形容。可在李安导演拍出《断背山》之前,还压根没这个词儿。中国两千年来,说同一性一恋,断的都不是背,而是袖。

而哀帝一朝的大司马大将军,就是这个“断袖”的主人公,董贤。

董贤是汉哀帝的男宠,据说长得极其妖媚,深得汉哀帝的欢心。汉成帝宠一爱一赵飞一燕,便将赵飞一燕的妹妹召入宫中。汉哀帝宠一爱一董贤,不仅把他的妹妹召入宫中,甚至连他的妻子也召入宫中。

只不过这个哀帝倒是比成帝专情得多,一直都专宠董贤。二人出则同车,寝则同榻,如胶似漆,形影不离。

一日,二人午睡,哀帝先醒,董贤仍在熟睡。哀帝想要起床,才发现董贤枕在了自己的袖子上,便割断了自己的袖子,不欲惊醒董贤。

这段轶事传出,“断袖”也就成了同一性一恩一爱一的代名词,竟流传了两千年。

可这位董贤除了生得俊俏之外,却是个草包。他来治理朝政,朝政更加一塌糊涂。哀帝却一直对他信任有加,甚至萌生过禅位给他的念头。

这真是一段比《断背山》还要伟大的一爱一情。只不过,它出现在帝王家,就是全天下百姓的灾难。汉朝自此病入膏肓,再无可救药。

公元前1年,哀帝酒色过度早夭,西汉王朝也越来越临近终点。那该是下个世纪的事情了。

回首公元前1世纪,汉朝和罗马是世界两极。两个超级大国之外,值得叙述的事情实在不多。

可是有一个人,却绝对不能不说。

跟这个世纪里叱咤风云的汉武帝、霍光、恺撒、屋大维们比起来,他的功业,看上去要逊色太多。更何况,在这个世纪末,他才刚刚出生。

但是,在数千年人类的历史长河里,他的出生,却是一件不得不大书特书的事情。在之后两千年,他的风头,甚至远远盖过了那些伟大的帝王们。

又一位重磅人物,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
当然,会有许多人不认可我这句话。他们会说:难道,他只是个人么?请看下集——基督降世。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