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汉武治国(中)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第172节

【200】汉武治国(中)

公元前119年的汉武帝缺钱都缺疯了,所以,除了收盐铁和告缗之外,他还干了一件很牛的事情。

这件事情,被后世一些经济学家评为中国历史上通货膨一胀的始作俑者。

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?我们还得从货币这个东西说起。

我们知道,早在文明初期,人类生产出来的食物刚刚有剩余的时候,就有一些人开始去做其它的事情了。社会分工产生,人类开始交换物品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不同地区,不同文明产生了许多种不同的交换物质的媒介,谷物、牲畜、布帛、兽皮、贝壳等等,应有尽有。这些东西,我们统称为货币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,人们交换物品的品种越来越多、数量越来越大,大家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高。人们就开始琢磨了,到底什么东西做货币最合适呢?

随着使用货币的次数增多,经验越来越丰富,大家就渐渐总结出来了三个特点。

第一,既然是货币,那总免不了要随身带着吧。牵头羊或者抱一捆麦子去市场上买东西,很是麻烦。所以货币这种东西最好体积小,便于携带。但古文明世界人们换东西总是会下意识地考虑重量,拿重的东西换轻的东西总觉得自己亏了。那么体积又要小,重量又要大,换言之,就是密度大了。所以密度大是优质货币的第一个要求。

第二,我把东西卖了,赚了一堆货币回家放着。那我就会希望家里那些货币今天值这么多钱,一年之后最好还值这么多钱,最好十年后它仍然能值这么多钱。那么谷物、牲畜这些东西又不适合了。所以优质货币的第二个要求,就是这东西最好一性一质稳定,不会死,不会坏。

第三,还拿羊这种东西举例(因为它最不适合做货币,是极好的反例)。我把羊牵出去买东西,我想买大米。人家说一只羊值十斤大米,可是我只想买五斤,怎么办?切半只羊?人家说你半只羊就不值钱了。所以说,优质货币应该在分割之后仍然能够保值,最好想怎么分就怎么分。

这是第三个要求。

于是,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寻找,究竟什么东西有这样的特点呢?

上千年的摸索实践之后,最终,各大文明地区的人们几乎都锁定了同一样东西——黄金。

黄金密度之大自不必说,查查元素周期表,金的排位可是相当靠后。排在它后面的东西绝大多数你都没见过,甚至听都没听说过。稀有到那种程度的话,那也没法用作货币了。

黄金的稳定一性一也是超级好。它在空气中极难被氧化。俗话说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”,就是因为人家不会生锈。黄金也基本不溶于各种常见液体。诸如王水之类可以溶解金子的超强溶剂,是只有在20世纪以后的实验室里才会见到的。因此,从古至今人类开采出来的所有黄金,到现在几乎都还保存着,堪称奇迹。

更绝的是,密度如此之大,稳定一性一如此之好的东西,居然还有着绝顶的延展一性一。据说有人做过实验,30克黄金,就能拉成几十公里长的金丝。所以黄金这种东西其实非常容易分割,很容易打造成任意形状、任意大小的单位。

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货币首选嘛。这也就不奇怪全球各个文明地区做出相似的选择了。

金子,像魔鬼一样引一诱着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人们。这不仅因为它意味着财富,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,就是它难得。

试想,如果它遍地都是,随时都可能从哪儿冒出来,那么它一性一质再好,也不能作为货币了。(事实上,那也同时违背了第二条,稳定一性一。随时可能变少是不稳定,随时可能变多也是不稳定。)

人类历史上,在一些地方曾经兴起过淘金热。可是如果你看过相关的记录或者影视文学作品,你就会知道,淘金既辛苦又危险,你要想平白从地底下挖出财富,就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。

所有的一性一质加起来,注定了黄金是货币之王。但黄金毕竟太过稀有,不够用,所以人们也时常把一性一质稍差的银、铜作为替代品。但任何一个具有成熟经济体制的国家政一府,都会明确规定金银之间的兑换比率。

银子,永远是比不上金子值钱的。

好,假设一个国家,规定的金银价值比一直都是15:1(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金银价值大致都在这个比率上下)。可突然有一天,政一府宣布,从即日起,这个比值立刻变成1:1,把银子的价值提高到和金子相等,原来一两黄金可以买多少东西,现在一两白银就可以买多少东西。那会怎么样?

天下大乱!

从经济学上讲,这会引发恶一性一通货膨一胀。因为瞬间有多得多的货币流入市场,钱顿时变得不值钱了。

公元前119年的汉武帝,其实就干了这么一件事情。

当时国库里是存有些白银的,但很显然,这些银子不够使。汉武帝很着急,他很想让国库里这些银子像金子一样值钱。可是他也没有那么白痴,他也知道,如果国库里这些银子跟金子一样值钱,那民间的银子不也跟金子一样值钱了么?这样不行。

那怎么办呢?武帝苦思冥想之下(或者在某个张汤一样的“天才”的指点下),想出了一个办法。

我把这些银子跟适当比例的锡铸成合金,然后规定,这样特殊比例的银锡合金很值钱,不就行了么?他还给铸出来的银锡合金起了个名字,叫做“白金”。

天哪!你当老百姓是白痴么?你会铸,我们就不会铸么?

于是乎,全国上下开展了风风火火的“点银成金”运动。锡在市场上本就不是稀缺物品,大家都把锡弄回家来,把银子铸成白金。

当然,政一府规定私铸白金是违法的,甚至要杀头的。可是,这就等于说,家里的打印机就可以印钞,就算你法令再严,我也担保会有无数人去冒险私印钞票。

事实也的确是:“盗铸诸金钱罪皆死,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。”

这下惨了。大量私铸白金流入市场,通货膨一胀指日可待。“钱益多而轻,物益少而贵”,便是汉武帝白金政策恶劣后果的真实写照。

按照当时的态势,真要照这么发展下去的话,恐怕汉王朝会立刻进入衰世。

所幸,在中国历代皇帝当中,汉武帝是最快认识错误、最勇于改正错误的一个。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随即开始了治国道路上的拨乱反正。请看下集——汉武治国(下)。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