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杨州智恺作

夫一心法界者,非理非事。以非理故,举体起万像之事。以非事故,全体成一味之理。以成一味故,性相平等,名真如门。以起万像故,因果差别,称生灭门。以平等不异差别之平等故,真如门内,亦摄体用因果矣。以差别不异平等之差别故,生灭门中,亦示自体性净也。所以二门之中,各摄诸法。然则证斯一心之源者,不动一身,而遍十方之界。入其普门者,无移一念,而穷三企之劫。文殊法王,恒居因位,而犹称觉母。观音大士,既成果德,而更徊恼界。余幸生东隅,仅会遗典。虽慨不见佛,而庆闻幽宗。卒下愚之情,括圣上之迹。作四句之颂,述二门之旨。庶几悬乎日月,传乎旷代矣。则作颂曰:

平等之平等。平等之差别。差别之差别

一、心流转门:差别之差别,差别之平等。

平等之平等,一心还源义。

释曰:最初句中,上平等者,是一心法界,诸法之总体。诸法之中,实贯于二门,以为宗肝。故论云:依一心法,有二种门:一、心真如门,二、心生灭门。此二种门,各摄一切世间、出世间法等。又云:心真如者,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也。既总体而平等,故名平等。下平等者,是心真如门,情非情之通体,净不净之等依。其一心法界,举体寂静,远离名言,毕竟平等,更无能所之差别,何有性相之殊异?故论云:是故一切法,从本已来,乃至毕竟平等,无有变异,不可破坏,唯是一心,故名真如。既通体而无别,故名平等。问:一心与真如,是有何异邪?解云:一心法界者,括因果理事而为中实,是名一心。心真如门者,因果理事,平等一味,寂名言而为通体,是名真如。然则一心总理事而非理事,强号之曰一心矣。真如直尔就理体而寂名言,假名言云真如矣。

第二句中,上平等者,还真如门也;下差别者,生灭门中性净本觉。谓一心法界,虽自性不动而随他动转,诸法自体而似各异,不动平等而成差别,譬如水波,故云差别。故论云:心生灭门者,依如来藏故,有生灭心。又云:自体本觉也。

第三句中,上差别者,生灭门中自体本觉也;下差别者,生灭门内无明业相等也。谓随染本觉,不失自性不动,而随他无明薰动,而变成业相、转相等恒沙万像,故云差别。故论云:以依不觉故心动,说名为业。觉则不动,动则有苦,果不离因故等。又经本云:不思议薰,不思议变,是现识因等。又有经云:一味药,随其流处,有种种味等。问:性净本觉与随染本觉,有何差别?又随染本觉与根本不觉,亦有何异邪?解云:如来藏心自性不动义,名性净本觉;即藏心随他动之义,是名随染本觉。自性动义,名根本无明。譬如湿性之水,是自性不动,不失湿性故;随风之波,是随他动义,变动波浪故;其起浪之风,是自性动义,能令动水故。一心之藏,亦复如是。自性不动故,从本是佛耳;随他动故,犹如凡夫。故证一心源之时,息随他动之凡愚,成四智圆明之正觉。依之正觉之智,灭自性动之无明。如风止时,波即归水,风是永灭,准思可知。

上来三句,明一心流转义。故第四句,结云一心流转。本际经云:即此法身,流转五道,名为众生。又有经偈云:无明力最大,能动一法界,遍生死等。

第二行最初句中,上差别者,恒沙万像也;下差别者,还是自体本觉也。谓此无明所动众生之心,因本觉内薰之力,缘佛菩萨善友之力,初信一心之本源,还起本觉之净用,故更还云差别之差别。故论云:以此妄心有厌求因缘故,即薰习真如,自信己性,知心妄动,无前境界,修远离法等。

第二句中,上差别者,还是性净本觉也。下平等者,更亦心真如门也。谓既信己性之一心,其信心决定,是名十信位。此十信之位,既起决定之信,依此信故,更解一心之源,其心解决定,名十解位。此十解之位,既起决定解,依此解心,发起随顺一心方便之行,其行决定,名十行位。此十行之位,所修之行,既顺一心源,无所不遍,故以广大之作意,总摄所修之行,回向三处,谓法界理,及诸佛界,并诸众生界,是名三处。是回向决定,名十回向。以此回向决定故,成四善根位,决择分善。此善根决定,名四善根。以此善根决定故,世第一心无间,即入初地见道之位,最初随分,证一心之性。此一心之性,无所不遍,故名遍满法界。既无所不遍,故名平等。故论云:以如实知无前境界,种种方便,起随顺行等。

第三句中,上平等者,还是心真如门也;下平等者,亦是一心法界也。谓既见道之位,初证一心之性,渐次修远离之法,还到金刚之位,三企之行,穷一念之间,圆智斯起,无明即灭,成自然业,起不思议用,是名究竟觉。是究竟觉,名始觉佛。斯则究竟觉一心理故,始觉之智,还同本觉。既以始本无二,故冥合真如,寂静一味。故论云:以始觉者,即同本觉。又云:而实无有始觉之异,以四相俱时而有,皆无自立,本来平等,同一觉故。既本觉智,冥合真如,法界一相,无能所殊,还尽一心之源,得遍满之身,是名一法身。斯一大法身,穷十方而无不遍,亘三世而无不到,一切众生,常见而不知。故朝夕唱云:敬礼常住三宝。故大经云:十方诸世界,一切群生类,普见天人尊,清净妙法身。又云:无尽平等妙法界,悉皆充满如来身,无取无记永寂静,为一切归故出世。又此论云:离念相者,等虚空界,无所不遍。法界一相,即是如来平等法身。等

上来三句,明一心还源义。故流转本际经云:即此法界,返流尽源,说名为佛。所以第四句,结云一心还源义。

我仰马鸣同体悲,略颂一心二门旨。

所得功德施群生,随顺法界达流归。

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(终)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