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7希腊同盟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【117】希腊同盟

“这个人不但不是希腊人,不但和希腊人毫无同种关系,甚至也不是一个来自体面国家的人。他是野蛮人——不,他是马其顿的一个无法无天的人,在这个国家我们连一个像样的奴隶都找不到。”

这是公元前4世纪中期,雅典最优秀的演说家,智者学派的集大成者,狄摩西尼的话。关于狄摩西尼,一个很著名的典故是他每日口一含石子对着大海练习演说,终于克服了自己先天的口吃,成为一代著名演说家。

那么是谁,让这位大演说家如此暴跳如雷呢?

这个人便是我们这节的主人公,希腊大统一的奠基人——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。

马其顿其实是希腊北边的邻居,但的确比希腊落后许多。公元前359年腓力即位时,马其顿没有海港,没有大城市,民众大都不识字,虽然说希腊语,也愿意自称希腊人,但确实不能和希腊的文明程度相提并论。

其实腓力并没能让这一切变得多么不同。他只让一个地方不一样了:原来,马其顿很小;现在,马其顿很大。

几乎与东方的商鞅同时,腓力在马其顿也进行了一场改变西方历史的改革。但商鞅的改革更偏重政治制度,而腓力的改革几乎是一场纯粹的军事改革。

腓力军事改革的成功,得益于他早年在底比斯的经历。公元前367年到364年之间,腓力曾经在底比斯做了三年人质。

在希腊,有一种有趣的关系叫做pederasty。说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着迷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,注意,这个少年是男一性一。这种关系在希腊随处可见,而且这种“一爱一情”的热烈程度经常大大超乎于对老婆或是情一人的一爱一。梭伦和庇西特拉图之间是这样的关系,苏格拉底和亚西比德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。

第103节

而那时的腓力正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,大约还是一个像庇西特拉图和亚西比德那般英俊的美少年。因此底比斯一个大人物看中了他,那便是伊巴密浓达的重要臂膀派洛皮德。有趣的是,在底比斯方阵中,有300名派洛皮德苦心练出的一精一兵,他们竟是150对具有pederasty关系的伙伴,号称“神圣联合”,威震希腊。这一次,派洛皮德找到了自己的伙伴。

在与派洛皮德谈恋一爱一其间,腓力深深地领悟了伊巴密浓达和派洛皮德的阵法一精一髓,待到回到马其顿之后,他秘密设计了一种新的步兵方阵。

这种新阵,是他今后一切事业的基础,并将随着他与他儿子的征战而名扬天下。这是一个将会令所有敌人胆寒的阵法,世人谈之色变。人们给它赋予了一个专门的称呼,叫做“马其顿方阵”。

重甲步兵方阵是希腊的传统,也是希腊的骄傲。马拉松的荣光,刻在每一个希腊人的心里。但如今,他们见到了一种远远更为恐怖的方阵。

几十斤重的层层铠甲不见了,变成了薄而轻快的皮甲;直径有一米长的圆盾不见了,变成了挂在脖子上的小得多盾牌。没有了重甲和大盾,这样的方阵,不再像一堵墙一样密不透风,不再像一座山一样坚不可摧。但是,所有的力量,全部化在了两倍长的利矛之上。

每个马其顿步兵手中,握着一支五米多长的长矛,前五排步兵手中的矛,全部挺在方阵之外。后面的士兵,长矛直指苍天,随时准备替下前排倒下的战友,将自己手中的矛插一入敌人的身躯。

这时由长矛组成的网,这时由长矛掀起的波涛,马其顿的敌人惊呼,这是“矛的风暴”。

这样的方阵,早已失去了防守的意义。他们也根本不会去想,甚至根本看不见,长矛究竟会刺到谁。他们唯一要做的,就是以整齐的队列前进,前进,再前进。

后世西方史学家评价道:“在这样的矛阵面前,敌人根本是供不应求。”一个敌人的面前常常会出现十支矛尖。

这样的方阵行进起来,根本已经是一台移动的机器,一台无法阻挡的碾路机。谁敢站在它的面前,谁就不可避免地被碾得粉碎。

更加可怕的是,腓力的设计竟还不止于此。在长矛蔽日的马其顿方阵两边,排布着各支重骑兵、轻骑兵、轻盾兵、弓箭手、投一槍一手。

在统帅的指挥下,这些兵种密切地配合着中央的马其顿方阵,或是将敌人一逼一入方阵的火力网之内,或是追赶砍杀畏惧逃跑的敌军。其多兵种协同立体作战的水平,已经超越了世界上曾经的战术大师亚述人。更何况,马其顿还有着亚述军队都无法比拟的长矛方阵呢。

毫无疑问,这绝对是欧洲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。

为什么是欧洲,不说世界呢?网上有很多人做这样的猜想,马其顿和秦到底谁更强些呢?当然这种比较并没有太大的意义,但很多人乐此不疲,主要是因为它很有趣。

其实就军队质量而言,马其顿和秦可谓各擅胜场。马其顿的方阵独步天下,骑兵也相当了得,但是秦军的一弩一却也绝非波斯的弓箭可比。秦一弩一具有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瞄准系统、扳机系统,而即便以当今空气动力学的标准去衡量,秦一弩一的三棱箭的流线也几乎像子弹一样完美,可以在百米开外达到极高的打击一精一确度。要知道,百步穿杨是对两百多年前楚国神射手养由基的词。在秦一弩一这里,早已不是问题。到底马其顿方阵和重骑兵能否冲破秦一弩一的封锁,还是个未知数。

但另一方面,腓力的马其顿军队,大约也就万人左右,但当时战国列强纷争,动辄十万人出动。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史籍过分夸大,但长城和兵马俑却不是夸出来的,当时秦国高度发达的政治和雄厚的国力,决定了秦国有能力发动更多的人马。而商鞅所推行的战功进爵制,又注定了秦军的斗志远远强于数量同样庞大的波斯人。

所以说,马其顿若与秦开战,未必能胜,因此说欧洲最强,更为保险。

当然,我们还不能忽视文明交流的力量。马其顿的强大,得益于与希腊的交流;秦的强大,得益于与中原的交流。当时世界两支最强大的军队若真有机会一战,也是一种交流,恐怕只会将两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再提高一层。

没办法,人类的军事水平就是在一场场残酷的战争中积累起来的。

好,不扯那么远了,至少在希腊,腓力的大军无人可以抵挡。底比斯、雅典领导的同盟军先后惨败于马其顿之手,狄摩西尼痛骂腓力时可以振振有辞,却不能不在马其顿人的长矛面前落荒而逃。除了斯巴达固守伯罗奔尼撒半岛之外,大半个希腊世界都被腓力顺利征服。

但正如前文所说,马其顿人都非常喜欢把自己叫做希腊人,腓力也不例外。他无意做一个来自蛮族的征服者,他宣布,他只愿意做一个希腊同盟的统帅,共同对付波斯。

几百年了,希腊各城邦各自为政。虽然这些人有着相似的血统,相似的文化,相近的地理,但他们太过向往自一由,而拒绝结成一个紧密的政体。为了这个所谓的自一由,他们自相残杀,永无尽头。他们从没有真正一团一结起来。

浴血奋战,将恐怖的敌人拒之国门之外,大半的功劳要归于雅典。

雇佣军在波斯横一冲一直一撞,无人可当,但却只是一群想回家的流寇。

阿格西劳斯在波斯连战连捷,听到的却是雅典和底比斯起义的消息。

生命不息,内乱不止。这样的希腊,明天在哪里?如今,腓力给了他们答案。——在一个半蛮族国王的刀口下,希腊人终于屈服了。尽管,他“和希腊人毫无同种关系”;尽管,他“不是来自一个来自体面国家的人”。但希腊人还是一团一结在腓力周围,成立了史上第一次希腊同盟。

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成就。腓力的名字因此永远地记录在史册之中。他的思绪已经飘向了遥远的东方,飘到了巴比伦,飘到了苏萨,飘到了波斯波利斯。他的先遣部队,已经驶向了通往亚洲的达达尼尔海峡。

而腓力自己呢,还要参加一下他女儿的婚礼,随即便率大军与先锋会合,去创造属于马其顿和希腊的辉煌。

前方的路光明无限,一片坦途。然而,历史常常与人开些并不有趣的玩笑。就在女儿的婚礼上,踌躇满志的腓力被刺杀了!

一代伟大帝王的脚步就此停止,他的身一体永远留在了欧洲,亚洲终究成了一场遥不可及的梦。

历史上有多少天才君主,在位时治国安邦,攻城掠地,无所不能,可一旦壮志未酬身先死,所有的一切立时灰飞烟灭。对于马其顿这样毫无底蕴的小邦而言,更加如此。

这更加体现出了腓力的不凡。他有一种伟大君主极少具备的眼光——培养继承人。他为了儿子,遍寻名师,从雅典等地搜罗了许多极具才华之人,其中之一便是大名鼎鼎的亚里士多德。正是在这些优秀人物的培养下,一个超级伟大的继承人挺一立在他的身后。

腓力走了,他的梦想留在了马其顿,留在了儿子的心中。

或许腓力也不会想到,他的儿子,将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之一。在他那里,西方世界将要踏入一个新的时代,驶入一个新的纪元。一切,将和过去完全不同。

一百年后,遥远的中国也紧随其后,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变迁。

其后的千年里,亚欧大一陆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帝国。人类的历史,伴随着这些帝国的兴衰,稳步前行。

我们的第一部将在这里结束,但我们的旅程,仍会继续。

沙场点兵,名将对决,仍会继续;胸怀长策,纵横捭阖,仍会继续;指点江山,安邦定国,仍会继续;探寻真理,洗礼灵魂,仍会继续······

多少风一流人物,多少英雄豪杰,多少荣辱成败,多少一爱一恨情仇,还在前方等候我们。

这是一段永远不会寂寞的旅程,人类的历史总是愈发一精一彩。敬请期待本书第二部——帝国时代。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