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卧薪尝胆(下)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第75节

【90】卧薪尝胆(下)

人们通常认为,勾践把自己折腾得那么苦,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找夫差报仇。但实际上,这背后还有更深的一层道理。

我们注意到,吴越都地处华夏文明圈的边缘地带,相对闭塞,发展也就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。可因为中原有现成的经济、政治体制可以借鉴,所以对这些小国来说,一旦拥有人才,就可以飞速发展。一百多年前的秦国就是例证。

但在边缘地带,通常一个大国的兴起,就会将周边小国的生存空间挤一压得异常狭小,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。像当年楚国兴起而吞百越,秦国兴起而霸西戎,都是这个道理。如今,吴国也大有这个势头。

可是另一方面,我们之前讲过,这些落后国家首先惦念的是中原的花花世界,而非周边更加蛮荒的地区。所以楚国、秦国首先想到的都是挺一进中原。但他们分别遇到了当时鼎盛的两大春秋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,北进和东进的出口被牢牢卡住(参见第44、52节)。但这样一来,管仲、先轸们其实在客观上帮了楚、秦一把,使他们只好先专心向外缘发展,巩固了自己的地盘。

而吴国的兴起,却正值中原衰世,各国纷纷陷入内乱,吴国当然也就一心想要称霸中原。这也就给周边的越国留下了那么一丁点的生存空间。

因此,站在越国的角度,这本来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——你死了我才能活。

所以,勾践采纳了文种提出的伐吴九术。我们看一下,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里,竟有大半是针对另一个国家的,足见双方的斗争已臻白热化。

一、尊天地,事鬼神,冀求神灵保佑。

二、给夫差不断进献财宝,纵容他的贪欲。

三、想办法挖空吴国的粮食。(比如找吴国借粮,第二年,将粟米蒸晒过后,再还给吴国做种一子用。这样的种一子,是一粒粮食也长不出来的。)

四、给夫差进献最上等的美一女,让他赶快堕一落。(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施了。在中国的文化中,这个名字已完全等同于美丽。)

五、进献最好的工匠,为其筑宫室高台,争取尽早花光吴国的钱,耗光吴国的国力。

六、扶植阿谀之臣。

七、陷害直谏之臣。

八、自己偷偷积攒钱财,打造武器。更重要的,是生孩子。也就是伍子胥所说的“十年生聚”。(为了多生,勾践推行了很多政策。比如老男人不准娶少女为妻;男20岁女17岁还不结婚的父母要受罚;国家派医官给产妇接生;生了孩子的家庭由国家颁发奖励,生得多的干脆政一府负责出钱养。在古代,因为没有生产技术的过于显著的差别,所以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与一个国家的国力密切相关,几乎完全成正比。)

九、偷偷训练一精一良军队,随时准备致命一击。

如果夫差看到文种的这九条,估计想把勾践和文种碎一尸一万段。可是,当他登上雄伟壮观的姑苏台,极目远眺之时,却意气风发,对越国之忠心感动无限;当他看见西施艳绝千古的曼一妙舞姿,在馆娃宫中将佳人揽入怀里之时,却心神俱醉,再也无法对越国提起防备之心。

没办法,这就是人一性一。

夫差一边在逍遥快活,另一边也没有忘记他的北上伐齐大计。

公元前486年,夫差为了打通粮道,由南向北开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大型运河——邗沟。这条全长150公里的运河,自长江边的邗城出发(邗城是夫差为修建邗沟所筑,也就是今天的扬州),一直延伸到淮河边的淮安,最早将江淮两水连在一起。一千一百年后,隋炀帝在此基础上建成著名的京杭大运河,成为中国东部重要的水路动脉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勾践还派出文种率一万越人帮助修建邗沟。越国表现忠心实在到位。

夫差在等待机会,勾践也在等待机会。

又一个旷世奇才登场,为他们同时提一供了这个机会。

公元前484年,齐国大举伐鲁。这场征伐惊动了一个极有实力的民间一团一体,那就是刚刚结束周游列国回到鲁国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。眼见家国有难,孔门最杰出的弟子子贡出马,着手导演了一出外交杰作,竟至影响了五个国家的命运。

齐国攻鲁的原因其实是齐国最大的贵族田氏想要作乱,但是忌惮另外四大贵族高、国、鲍、晏,于是准备让他们去攻打鲁国。子贡直接找到了田氏首领田常,言道:“我听说,有外忧的话应该攻打弱者,有内忧的话应该攻打强者。今君的忧患在内,跑来打我们鲁国做什么?你难道不知道如果齐国灭了鲁国,他们四家会就此坐大么?你应该让他们去打吴国。”

田常闻言恍然大悟,可又为难道:“大军已经准备出发去打鲁国了,我现在又让他们去打吴国,不会令人生疑吗?”

子贡笑了笑,甩下一句话:“你只需按兵不动,我会去让吴国来打你的。”

子贡随即来到了吴国,对夫差说道:“现在齐国要伐鲁,是君王北上称霸的大好时机。救鲁,则名显诸侯;伐齐,则大有实惠。所以北上名义上是救鲁,实际上是打击争霸对手齐国,实在是一步好棋啊。”

夫差回道:“说得好啊!只是我听说近来越王励一精一图治,日夜一操一练军队,看来有对我报复之心。先生得等我把越国收拾了再去救鲁。”

子贡说道:“越跟鲁差不多,吴跟齐也差不多,等到君王把越国灭了,齐国也已经把鲁国灭了。伐小越而畏强齐,传出去不大好听啊。今存越,示诸侯以仁,救鲁伐齐,威加晋国,诸侯来朝,霸业可成矣。臣请东见越王,令出兵以从,则君王无后顾之忧也。”

夫差大喜,让子贡去越国。

第76节

想来孔门弟子三千,在诸侯中间已有了些名气。所以勾践听闻子贡到来,一直迎到郊外,邀请到住处之内,问道:“我这里是蛮夷之国,怎劳动先生屈尊来访?”

子贡却对勾践的热情毫不理会,劈头便说:“我曾劝说吴王救鲁伐齐,他却很是担心越国,说要先伐越。试想,吴王来攻,越国必灭。你如果没有攻吴的打算却令人生疑,那是笨;如果有打算却让人知道,那是危险;在事情没做的时候就全都让人先知道了,那就更危险了。此三者为举事大患。”

勾践惊得浑身是汗,连忙跪下请教。

子贡一语指出吴国的问题所在:“国家连年征战,已然疲敝,大兴土木,更使民怨沸腾,加之内有佞臣伯嚭,吴国虽强,却已露残国之象。今大王发一支兵马助长他的志气,以重宝和卑辞令他放松警惕,他必然会举兵伐齐。若吴国败,当然是大王之福;若吴国胜,必然野心膨一胀而兵临晋国。我再去晋国,令其与齐国共攻吴国,吴国锐兵尽于齐,重甲困于晋,大王趁此机会出兵,必能灭吴。”

勾践听罢,几乎乐疯了。送子贡黄金两千两,宝剑一口,良矛两支。子贡不受,飘然而去。

子贡返回吴国,却对夫差说:“越王深知越国有今天,全赖大王恩赐,死不敢忘,岂会有二心呢?”

五天后,文种到来,向夫差敬上宝器屈卢之矛,步光之剑,说勾践自请披坚执锐,尽其境内士卒三千人,愿供吴王驱驰。

夫差大喜,对子贡说:“越王意欲亲自跟随寡人伐齐,如何?”

子贡答道:“不可。吴国已经用尽越国士兵,再让他们的国君跟随,就有些不义了。不如留下越国士兵,辞谢越国国君的好。”

夫差同意,举倾国之兵伐齐。

此时,子贡又跑到晋国,对晋定公说道:“吴国攻齐,若不胜,则吴国必乱;但若取胜,必然乘胜兵发晋国,晋国将会有麻烦了。”于是晋国接受子贡的劝谏,整兵备战,以防吴国来袭。

子贡圆满完成了齐、吴、越、晋之间的游说,回到鲁国,静观自己设计的这出“存鲁、乱齐、弱吴、强晋、霸越”的好戏上演。

公元前484年,春秋时代的最后一场强强对话,吴、齐艾陵(今山东莱芜市东北)大战终于爆发。夫差亲自率领吴国大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:杀敌三千余人,缴获齐国兵车八百乘。

随后,夫差果然兵发晋国,并在黄池(今河南封丘县)大会诸侯,俨然已是新任霸主模样。

正当夫差到达他功业顶峰之时,勾践出动了。五万大军兵分两路,北路由范蠡统帅,沿海路进入淮河,截断夫差大军归路;南路由勾践亲自指挥,直捣姑苏,一举占领吴国国都。此时率兵赶回的夫差连忙向勾践求和。勾践审时度势之后,答应议和。

经此一劫,吴国国力每况愈下。七年之后,勾践再度大举攻吴。围困姑苏三年之后,夫差力尽乞降,勾践不许,迫使夫差自一杀。春秋末年在中国掀起巨一浪一的吴国辉煌不过三十年,便倏忽灭亡了。

此后,勾践渡淮北上,与齐、晋诸强大会徐州。《史记》载:“当是时,越兵横行于江、淮东,诸侯毕贺,号称霸王。”

三年吴宫受辱,十年卧薪尝胆,终成霸业。

在春秋末年这出跌宕起伏的历史大戏中,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值得一提。

伍子胥。只身一人自楚逃亡至吴,助阖闾成就大业。此后却因存越灭越之争见疑于夫差。艾陵之战前,出使齐国,却鬼使神差的将儿子留在齐国。夫差闻讯大怒,加上伯嚭的谗言,伍子胥被赐死。临终前,伍子胥告左右:“必在我墓上树起梓树(上好的棺材木),以备后用;挖我眼珠,悬挂于吴东门之上,以观越寇灭吴!”言罢,拔一出夫差所赐之剑,横刃自刎。

伯嚭。同是楚人,同被费无忌陷害而奔吴。伍子胥发出“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”之叹,向阖闾推荐伯嚭。伯嚭凭借自身才干,很快成为吴国伍子胥、孙武之后的第三号人物。吴军自郢都还师后,孙武退隐山林,伯嚭为了挤掉政坛对手伍子胥,加之受了越国重贿,开始在夫差身边彻底扮演小人角色。公元前473年,越灭吴,勾践以“不忠于其君,而外受重赂,与己比周(勾结)”的罪名把伯嚭杀了。这个中国春秋时代最著名的一奸一臣毕竟未得善终。

文种。也是楚人。勾践、范蠡屈身事吴之时,是文种留守,撑起越国。勾践回国,是文种提出的九条基本国策。但“文种九术”太过一陰一损,文种也因此在越国称霸后遭勾践所忌惮。可叹范蠡曾对文种讲出千古名句: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”,明言勾践可共患难,却不可与共乐。文种不听,终于被勾践赐死。

范蠡。还是楚人!“卑辞厚礼,乞吴存越”之策令越国有了一线生机。其后无论何等困苦境地,始终追随勾践。文韬武略,无所不一精一。越灭吴,及其后北威齐、晋,范蠡都是居功至伟,官拜上将军。然而最为可贵的是他看透了勾践本一性一,于功业登峰造极之时飘然隐退。成为老子“功遂身退天之道”的绝佳注解。他隐退之后,辗转各地,以经商为业,不多时便累资数万。却又仗义疏财,扶危济困。且每次散财之后又能迅速致富,世称陶朱公。所谓“忠以为国,智以保身,商以致富,成名天下”。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,范蠡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完美化身。

吴越两国的四个肱股之臣,这场吴越大戏的主角,个个才华横溢,可除了范蠡之外,竟无一得以善终。

一性一格决定命运。

今日苏州西南木渎镇的灵岩山上,风景依然奇绝秀美,无论是馆娃宫中的莺歌燕语,还是姑苏台上的国破家亡,早已随风飘散,不知所踪。一切的荣辱成败皆成历史。留给我们的,只剩下那些说不尽的吴越春秋。

读罢这段历史,心下总是有些惆怅。可再往西边看去,希腊此时发生的故事,却更是让人郁闷不已。请看下集——英雄末路。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