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3一鸣惊人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【53】一鸣惊人

楚庄王的故事,或许应该从那个成语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”讲起。

“有鸟三年不蜚不鸣,是何鸟也?”这是伍子胥的太爷爷伍参对楚庄王讲的话。

楚庄王的反应如何呢?《史记》写得很形象:“庄王左抱郑姬,右抱越女,坐钟鼓之间”,好惬意地回答道:“三年不蜚,蜚将冲天;三年不鸣,鸣将惊人。”

说完了这番豪言之后怎么样呢?三个字:“一婬一益甚”。

又玩儿了好几个月之后,在另一个大夫苏从的劝谏下,楚庄王似乎摇身一变,眨眼间就变成了励一精一图治,好好工作的君王。

这个变化很突然,不少历史书中,都把它描述成了一个纨绔少年一浪一子回头的故事,借以教育我们要知错就改、从谏如流。

荒谬至极!

在这个故事背后,其实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和深刻的历史原因。

故事的起因,其实可以一直追溯到楚武王时期。

在楚子伐随的故事中,我们领略了斗伯比的智慧。斗先生为楚国兴盛的开端,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然而也正是从斗伯比开始,一个庞大的贵族集一团一开始形成。

接下来,我们所熟悉的楚国名人,除了君王之外,大都出于这个贵族。

楚武王时连出奇计、屡立战功的斗廉,楚成王时杀死子元、平定内乱的斗班,毁家纾难、德高望重的斗子文,包括功勋卓著但失足城濮的成得臣,无一例外出自于此族。

这就是楚国第一大族——若敖族。

斗伯比、斗子文等人固然是高风亮节、一心为国,可随着若敖族势力越来越大,未必所有的若敖族人都是这么想。

尤其是当楚国在城濮之战后渐渐陷入内乱的时候。

公元前626年,太子商臣叛乱一逼一宫,一代霸主楚成王被一逼一自绞而死。商臣自立,为楚穆王。

国内局势愈发混乱了。此时的若敖族已然可以与王室分庭抗礼了。

公元前617年,若敖氏发动叛乱,险些把楚穆王给干掉了。虽然最后楚穆王平定了叛乱,可出人意料的是,出了这么大的事儿,若敖族的地位纹丝不动、毫发无损,足见其权势熏天。

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形势中,公元前613年,楚穆王死,楚庄王接过了王位。

此时的国政大权牢牢掌控在斗子文的侄子,若敖家的斗越椒手中。不要说把本属于国君的权利抢回来了,恐怕庄王自己的王位都未必有多么稳固。

今后的中国历史会不断证明,在王权旁落之时,强硬地与贵族争权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。何况是在“弑君三十六,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”的春秋时代。

庄王聪明地躲了起来,躲在了钟鼓酒色之间。

于是乎,史书中就有了“即位三年,不出号令,日夜为乐,令国中曰:‘有敢谏者死无赦!’”这样典型的昏君描述。

然后,就是开头那则著名的成语故事。

此时的楚庄王已经隐忍了三年。从三年之后他动作的迅捷程度,便足以看出,这是一场一精一心策划的政治斗争。站在若敖族的立场上可以说,这是一陰一谋,绝对的一陰一谋。

因为楚庄王的出手堪称石破天惊,只从四个字就可以看出:“杀数百人”。

这个伤亡人数堪比当时任何一场中等规模的诸侯战争。

结果,若敖家族的势力大为削弱,楚国政局天翻地覆。

这是一场王室对贵族斗争的辉煌胜利,一场难得的胜利。很可惜,我们无法从有限的史料中知道,楚庄王究竟是怎样做到的。

在讲郑国祭足的故事的时候,我们就提过大夫集一团一坐大的问题(参见第38、39节)。在人类古文明中,君权旁落,常常是统一的结束,分裂的开始,强盛的尾声,衰弱的前奏。

百余年后,与楚国同样强大的晋国,正是因为权力完全落在贵族公卿之手,导致三家分晋,春秋四极的稳定局面最终被从内部打破。中国历史上更为惊心动魄、一精一彩纷呈的战国时代也自此开端。

而这样的故事,也绝不只是中国特色。

连远在非洲的古埃及文明,在历史舞台上闪耀了两千年,也最终因为法老与祭司集一团一斗争的失败,而最终黯淡下去。

第43节

王室与贵族之间血与火的明争暗斗,即将贯穿人类几千年君主制历史的始终。

拿到权力之后,楚庄王得以施展他的宏图大计。

首先是改革。考察庄王推行的新政,发现主要内容还是吸取中原文明的先进经验。例如,强化礼仪和等级制度,使士、商、农、工、贾等行业有明确的社会分工等等。

在当时那个年代,管仲的那一套堪称完美的政治教科书。只要照着做,做好了,国家就会迅速强大起来。

果然,楚国从战败和内乱中恢复过来,贪婪的眼神重新盯向了中原的花花世界。

这其中最有面子的自然是那次“问鼎中原”的壮举。

公元前606年,还没当上中原霸主的楚庄王就跑去履行霸主的义务,攻打西戎的陆浑部落(在洛水西南)。打完之后,顺路溜达进了王室所辖地区搞了一次大阅兵。面对着周定王的使者王孙满,楚庄王问起了鼎的大小轻重。

其实庄王倒也没打算把周王朝的标志抢回家,他只是打算自己照着样子再做一个,以显示一下楚国的强大。但是王孙满一番“在德不在鼎”的一精一彩对答,似乎使庄王想到,他的楚国还远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。

于是,楚庄王打道回府,继续巩固国家的实力。

公元前605年,感觉到地位岌岌可危的若敖族头头斗越椒决定做最后一搏,发动叛乱,拼个鱼死网破。

结果,在那位创造“百发百中”、“百步穿杨”这些超牛成语的神箭手养由基的帮助下,楚庄王成功杀死斗越椒。

最雄略的君王通常也有着最残酷的心肠,战败的若敖族全族被屠一杀殆尽。

在很多故事里,楚庄王被刻画成一个风一流倜傥、豪爽可亲的潇洒形象,但是在那背后,是一颗顺我者昌、逆我者亡的心。他懂得用最残忍的手段去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。

踏着斗伯比、斗子文后人们的一尸一骨,楚庄王开始楚国实际霸业的时候,不知他心中作何感想,不知万千楚人心中是何滋味。

楚庄王这么做当然无可厚非,他高超的政治手腕也令人景仰,但想起那些指点江山、安邦定国的斗氏先人们,我的心中并不好受。

或许这就是历史吧。

讲到这里,我们公元前7世纪的故事该告一段落了。

朋友们会发现,在这个世纪里,中国所占的篇幅格外多。

确实,就当时而言,整个西亚地区都笼罩在亚述帝国的恐怖和血腥之下,让人不愿多提。埃及文明日暮西山,希腊文明夜色未尽,印度文明、奥尓梅克文明等等平静得仿佛不存在一般。只有中国的春秋时代,热闹非凡,多彩多姿,且在这个世纪奠定下了重要的政治格局。

称本世纪为中国的世纪,似乎并不为过。

到了公元前6世纪,情况将大大不同。在进入下个一精一彩的世纪之前,让我们先对过去的这个世纪以年表的形式做一个简要的回顾。请看下集——大事年表(公元前7世纪)。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