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楚子伐随(上)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【34】楚子伐随(上)

人类文明一产生,就有一样东西随之产生了,那就是战争。

人为什么要打仗呢?

历史上论述战争的著作浩如烟海,其中以两部最为著名。其一,是公元前6世纪末,中国“兵圣”孙武的《孙子兵法》;其二,是19世纪初,西方“兵圣”克劳塞维茨的《战争论》。

就战争的目的和手段,两部书中各有一精一辟的论断。

《孙子兵法》云:“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。”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

《战争论》说:“必须消灭敌人的军队,必须占领敌人的国家,必须征服敌人的意志。”

两部书观点大相径庭,却同样风一靡一全球,被奉为至高经典。这说明战争的目的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的。

在早期,对于战争的目的一性一,如果不考虑反侵略和复仇战的话,单从首先发动战争的目的而言,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:抢钱、抢人、抢地盘。

当然,那个时候的人恐怕还不知道什么是钱。但抢夺财物,是人类从形成部落开始就在干的事情。我们刚刚还看过五国伐郑,割麦而还的故事。像米吉多、卡叠什战役中还因为抢财宝导致了战局戏剧一性一的变化。

这其中,要抢的还不只有财物,还有资源。从最早的时候古埃及各州之间、苏美尓各城之间抢夺水源,一直到沙尓曼尼萨三世从大马士革卷走大量的铁矿石,都是抢资源的范例。

后来,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,社会组织形式逐渐复杂化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等级制度的形成。这样,打起仗来又多了一样可抢的东西——奴隶。我们说过,在史书里,奴隶总躲在一陰一暗的角落里,不易发觉。但在古代历史上,奴隶的作用重要之极。整个社会的产出又很大一部分出自奴隶之手。

而很自然的,许多人也因为战争从自一由人沦为奴隶。美丽的女子,强壮的男人,都成为胜利者眼红的目标。甚至很多战争、内讧都是由争夺奴隶引起的。无论是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的神话故事,还是周文王“有亡荒阅”的政策,都是极好的例证。

但抢地盘就不同了。东西抢就抢了,奴隶抢就抢了,但一个新的地盘,不是抢完就完了的。至少有两点需要注意:

第一,把别人的地方打下来了,原来的人怎么办?都杀掉?可如果这样的话,你在打下一个地方的时候,会遭到拼死的反抗。因此,最为残暴的蛮族,如亚述,也只是对敢于反抗的民族进行屠一杀。那么对于暂时没有奋起反抗的民族,不杀掉,就有如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。所以,克劳塞维茨说:“必须征服敌人的意志”。可谈何容易啊!

第二,帝国的版图扩张之后,如何治理?要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,必须有相应的统治策略。否则,分裂、起义就会一陰一魂不散。亚述人为了他们的帝国其实做了很多工作,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们的交通设施。亚述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公路系统,当然,那个时候称作驿道。每隔20公里就修了一个驿站,挖了一眼水井。甚至有的路面被铺上了沥青,公元前8世纪亚述就有了柏油马路!即便如此,可亚述帝国统治了一百多年后,还是被起义摧毁。

纵观历史,抢下地盘且守得住的,并不多见。故孙子曰:“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。”

但只要没有扩张过度,适当的发展自己的地盘,确实是战争的高级阶段。我们接下来的主人公,楚武王熊通,正是一个在扩展地盘的人物。

楚武王其实与郑庄公是同时代的人,郑庄公于公元前744年即位,楚武王于公元前740年即位。早在郑庄公还在历史舞台上肆意挥洒的时候,楚武王就在一步一步地悄悄蚕食周边的小国,为楚国的崛起铺上地基了。只不过楚国偏居一隅,向来被华夏诸侯视为蛮夷,因而他在震动中原之前的事迹,不大为我们所知。

他即位之后,用了三十年的时间,先后拿下权、克、州、蓼、服等等小国,成功地抢了不少地盘,楚国俨然已经是南方的大国了。

第29节

公元前710年,《左传》载:“蔡侯、郑伯会于邓,始惧楚也。”郑伯,当然就是中原霸主郑庄公。一个“惧”字,已然可见楚国实力。

之后,在郑庄公大战周王的刺激下,这位楚武王也敢在王族身上动心思了。公元前706年,他将目标瞄准了江淮地区的一些与周王室沾亲的姬姓小国,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“汉一陽一诸姬”。

当郑国的威势随着郑庄公的老去渐渐衰弱之时,老当益壮的楚武王在军事舞台上的亮丽演出才刚刚开始。

对付“汉一陽一诸姬”,可并不像之前吞并那些撮尓小国那么简单,楚国的实力还远没有到轻易吃掉它们的地步。但楚王手下有一个真正的战略家,此人名为斗伯比。他的谋划,使得这一宏大目标得以实现。我们来看一下斗先生对大势的分析。

斗伯比说:“咱们在汉水以东始终不得志,不因为敌人太强,而是咱们自己的战略有问题。你看咱们在这边大肆扩军,攻城掠地,搞得中原那边的郑霸主都警觉了,咱旁边这些姬姓小国还不得怕得要命?所以,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。这些‘诸姬’再小,联合起来咱也打不过啊。”

这种局面在几千年的军事史中时常出现,小国之联合,永远让大国头痛。除非你的军事实力高出太多,否则,如不能各个击破,则只能无功而返。

若要破除联合,最好的办法永远只有一个——用间,使其内部分裂。千年之后,郭嘉遗计定辽东,对这一招有一段极其一精一到的论述:

“若以兵击之,必并力迎敌,急不可下;若缓之,必自相图,其势然也”。

然而古往今来军事界的强势人物,却常常一时气盛,忽视这点,犯下大错,终致败亡。我们日后会见到不少。

斗伯比挑选的用间对象是随国。因为随国是“汉一陽一诸姬”中最强大的国家,如果要捣乱,必须在这个小国之中的大国身上动动心思。

他提出:“我们要让随国张狂自大起来。随国一旦张狂,必将看不起其他的姬姓小国,他们的统一阵线就会有松动。小国之间必须离心离德,咱们楚国才有机会。”

这似乎是在做梦。楚国连吞数个小国,尽人皆知,随国始终安于发展内政,如何会在狼子野心的楚国面前突然张狂起来?

所以,欲行离间计,敌国须有佞臣。随国恰好满足了这个条件。有一个新近得宠的大臣,名叫少师。此人倒也没什么十恶不赦的劣迹,却是典型的败国之臣——一精一通臣道,善得国君宠信,但于军国大事一窍不通。

斗伯比给少师设计的圈套很简单:示弱,骄兵。

可旁边的大将熊率且比不服气了,说:“随国有个重臣季梁,绝非等闲,一个小小少师在季梁面前能翻起什么大一浪一呢?”可是,斗伯比不但对战局的设计十分长远,对人一性一的洞察也实在了得。他说:“我估计现在也是没有什么用,但这是为今后做的铺垫,因为少师这种人早晚会得到国君宠信的。”

谋略家与普通人的区别,就在于谋略家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前说出结果。

按照斗伯比的计划,楚国兵发随国,走到一半就停住了,说要讲和。随国派出的和谈代表正是少师。楚武王趁机邀请少师参观楚国的军营。少师一看,不得了,满眼的老弱残兵,瘦马破车,刀一槍一生锈,盔甲不齐。

这一圈遛下来,少师信心倍增。他趾高气扬地与楚武王签下和平协议,可一回到随国之后,立即开始鼓动国君立刻撕毁协议,攻打楚国。毕竟,如果能打掉日渐强盛,使中原惊恐的楚国的话,实在是不小的功劳,他少师也可以青史留名啊。(他确实留名了,只可惜却不是什么好名声。)随侯被忽悠的有点动心了。

但就在此时,前面为熊率且比所忌惮的季梁终于蹦出来了。

我认为,春秋初期,管仲之前,论第一谋略家,应属斗伯比;若论第一政治家、思想家,则非这位季梁莫属。

之所以如此说,大概有一半要归在季梁下面这段石破天惊的话上。

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番话呢?请看下集——楚子伐随(下)。

汉一陽一诸姬及其它南方小国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