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2竹林七贤(上)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第258节

【282】竹林七贤(上)

前文说过,中央集权模一式的成功建立,使中国历史,化身成了一部帝王将相的历史。历朝历代,故事的主线总在皇帝身边展开。但晋王朝,实在是个例外。

跟那些并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晋代帝王相比,这个王朝的另一个一团一体,名气要大得多。他们,才是晋王朝最耀眼的明星。

说晋王朝,我们不能不说说这些名士们。

名士这个群体,萌芽于东汉。我们详细地剖析过,东汉的士子,大约分为两类:一类是矢志不与当权宦官同流合污的清议派;一类是用手中圣贤书为家族谋福利的门第派。

然而两次一党一锢之祸,令清议派实力大打折扣,加之门第的壮大,使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投身于门第派。到魏文帝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之后,不入门第,几乎等于与权力和财富彻底绝缘。渐渐地,士族与门第几乎可以划上等号了。

但完全门第化的士族,还是可以分成两类。一类,安心在门第中攀爬,谋求更大的权力、更多的财富。另一类,则在中国哲学独特的价值观驱使下,不甘心让自己沦为名利和物欲的努力。于是,在他们身上就出现了一种矛盾:一方面,他们享受着门第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;另一方面,却还一心仰慕昔日清议派的高风亮节,努力追求更高的一精一神境界。一旦政治黑暗,他们就更加不愿意涉足其中,转而寄情于山水文章、药酒玄学中间,聊以抒怀。

我们着重要说的,就是这后一类人,一群内心充满着矛盾挣扎的人。其中最典型的代表,便是魏末晋初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。

在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,有一片风景秀丽的山林,唤作云台山。2003年,它与黄山、庐山一起,入选首批世界地质遗产名录,从而一一夜成名。

而在一千七百多年前,这座山中,最著名的,是一片茂密的竹林。竹林的主人,叫做嵇康。

许多人并不知道嵇康的夫人是谁,答案是:曹一操一的曾孙女。所以说,嵇康也是典型的门第中人。其实在魏晋时期,山林湖泊等等虽名义上是公有财产,但绝非普通民众可以随意出入的场所。其中风景秀丽的、有经济产出的,大都把持在门第手中。能在其中逍遥快活的,不会是等闲之辈。

但嵇康就是最典型的后一类门第中人。当时魏国司马氏与曹氏内争激烈,嵇康虽为曹氏宗亲,但实在不愿将自己没于政坛浑水之中,遂辞官归隐,在云台山中修起了竹林,邀几位至交好友畅游其间,整日饮酒清谈,以琴歌自娱。

他的六位朋友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王戎、阮咸,也自此和他并称为竹林七贤。这其中,阮籍为建安七子中阮瑀之子,阮咸又为阮籍之侄,王戎更是出身于名门琅琊王氏,父祖均为刺史级别的高官,山涛则为司马师、司马昭兄弟的远房表亲。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仍是一场士族的聚会,也只有上流社会,才玩儿得起这份潇洒。那些平民百姓,仍在沙场之上浴血拼杀,在土地中间辛勤度日。

然而,一个社会的文化氛围,却也正是由这些有闲阶级主导的。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风度,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
魏晋风度的核心,在于玄学。

每一个社会动荡的年月,同时也必然是思想震荡的时代。随着汉王朝一同崩塌的,是在汉王朝居统治地位的儒家经学。伴随着门第取代儒学作为入仕之途,那种烦琐、迂腐、荒唐、缺乏人一性一的经学更加无处容身。统治了中国思想界三百多年的儒学,地位遭到了严重挑战。

然而,乱世的重现,却没有让百家争鸣随之回归。

因为战国时代,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。天下大势从未如此纷乱、如此复杂,中华大地也从未出现过如此多锐意进取的国君。庙堂的大门陡然间向所有具备真才实学的布衣之士打开,只要你能富国强兵,便可立时闻达于诸侯。

但三国时代,与之相比,要差得多了。它只不过是把成熟的中央集权政体应用于三个国家而已。地处文化中心的魏国,更是建立了比以往更加森严的阶级等级制度。因此就注定了,它只能是一个思想反叛的时代,不会是一个思想爆发的时代。

魏晋风度、魏晋玄学,可以是一股清新扑鼻的空气,却不可能成为一阵扫去所有腐叶的狂风。

所以,魏晋玄学自一开始,就以一种反叛者而不是建立者的形象存在的。它本身,仍然必须依附于传统的儒家、道家思想而存在,能做的,只是取代业已失势的经学而已。

它的开创者是两个人,一个叫何晏,一个叫王弼。

这个何晏是曹一操一的养子,嵇康的姑爷爷。王弼则是刘表的曾外孙,建安七子中王粲的养孙。两个典型的士族子弟,跟他们那些来自民间的前辈孔子、老子、墨子、庄子、孟子、荀子们相比,多了很多书卷气,却少了太多敏锐的洞察,和深刻的创见。他们能做得最好的,仅止于做注而已。

何晏的代表作是《论语集解》、《论语正义》、《论语义疏》等等,王弼的代表作是《论语释疑》、《周易注》、《易略例》等等。他们倾尽全力,却仍没有从经学家以注疏为业的框框里摆脱出来。他们比经学家们高明的,不过是在注解儒家之时,融入了大量的老庄思想,从而开创了独特的魏晋玄学体系。

嵇康、阮籍们,则是这个玄学体系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。

儒家是讲究修身齐家的,或者像孟子说的,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。从何晏、王弼,到嵇康、阮籍,都默认他们是这个世界的“穷”人。尤其在司马氏专权之后,一党一同伐异,朝政的黑暗肃杀,也让“兼善天下”彻底失去了可能,他们只得将老庄的隐逸哲学挪过来,作为自己修身的方式。

而竹林七贤之所以比何晏、王弼更加声名显赫,一来是因为才华更高,二来则是因为他们更加叛逆。

何晏、王弼等人对经学的反叛,还限于学术范畴,可竹林七贤则是让老庄的一精一神融入了人生,使得那魏晋风度,真正成为一种人格的觉醒,从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。

他们用琴声、歌声、文字、语言,以及那?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