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4三足鼎立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第250节

【274】三足鼎立

中国历史自秦汉以来,每一次朝代更迭,都是一场乱世,东汉末年,则干脆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。

在大多数情况下,由于大分裂时代兵戈不止,引发的常常是经济、文化的严重倒退。三国却是个异数,虽然曹刘孙各怀一统天下之志,频频用兵,但在各国境内,经济生活却得到了极为有效的恢复,比之东汉的大多数时候,竟强得多了。

这要感谢那三个人:曹一操一、诸葛亮、孙权。

历史上,曹一操一其人,颇多非议。综述起来,无非两点:其一,篡汉;其二,一陰一险。这第一条纯属无聊,当时群雄割据,几乎没有哪家是不想篡汉的,只是大家都没有袁术那么傻,不会在时机不成熟时贸然称帝罢了。这第二条倒有些道理,跟刘备、孙权比起来,曹一操一稍显好杀了一点。尤其是杀掉孔融、边让、崔琰、杨修这些名士,让曹一操一在舆论界背上了无数骂名。尤其是杀荀彧、华佗,则是忘恩负义,令人不齿。

曹一操一的人生中固然有着巨大的污点,但无论怎样,他对治下人民生活所作出的贡献,无可抹杀。历代君主拉通了排,怎么排,他都排不到一奸一雄之列。历史上若能多几个曹一操一,中国的发展,只会更好。

220年,曹一操一病逝,其子曹丕继之为丞相。就在当年,曹丕迫汉献帝禅位于他,魏国正式建立。

曹丕想了很多办法来巩固他的统治,比如在法令上禁止宦官和后宫干政,设立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中书省等等。而这其中,对其后的历史影响最大的,应属那个九品中正制。

这是在曹丕接位的第一年就开始实行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,取代了东汉的察举制度。曹一操一当年对举“孝廉”这个东西就是相当不感冒的,他曾在求才令中公开宣布,哪怕你是不仁不孝之人,只要有才,我一样会用你。这是曹一操一手下人才济济的最重要的原因。治国打仗的水平跟“孝廉”本来就没啥关系,指望靠真假未辨的“孝廉”之人去实现清明吏治,更是无稽之谈。

可曹一操一这种对过去选才标准的全盘否定,自然招致了无数人的愤怒。而其中最为不满的,当然要数那些靠门第家族吃饭的公子哥们。曹丕的九品中正制,算作是对士族的一种妥协。

所谓九品中正制,就是在各州郡设立中正官,专门负责品评人物,将候选人才分为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九品。划分九品的标准,在于三条:家世、品德、才能。

可以想象,当选拔人才的官方标准中赫然出现“家世”这种东西时,它会立刻赢得广大门第士族的热烈欢迎。而且在实际一操一作中,中正官也尽数把持在门第贵族手中。也就是说,为了保障自己代汉大业的顺利进行,曹丕将中央及地方政一府的各级职位,拱手送给了各大门第。这直接导致了门第的进一步膨一胀,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之势已成。

客观上讲,这样的制度,的确巩固了曹丕的统治。一场本来会引发轩然大一波的代汉行动,进行得异常顺利。曹丕牢牢控制中国北方,得以继续筹划一统天下的大业。

下面再说说诸葛亮。

诸葛亮治蜀,自古以来都是一段佳话。这绝不是什么《三国演义》的影响,罗贯中之前,称赞诸葛亮的诗文早已层出不穷,悼念他的武侯祠也从来都香火鼎盛。

巴蜀这个地方,在古代中国版图中算是边角之地,除了战国时秦国对它进行了一定开发之外,并不太受重视,在汉朝甚至一度落入西南夷之手。但到了三国时期,这里终于迎来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治国大才,实为巴蜀之幸。

跟古代每一个大政治家一样,诸葛亮政策的核心,仍是重农。而且我们都知道,诸葛亮是一位传奇的工程天才,神秘的“诸葛连一弩一”、“木牛流马”,载于正史,我们却至今难知其样貌。诸葛亮在发展农业之时,也充分发挥了他的工程学优势,他所建立的各种水利工程,许多都沿用至今,巴蜀汉中之民受用两千年,就难怪世代对他感恩供奉了。

此外,诸葛亮虽然在言行上,是儒家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理念的完美化身,但在具体治国策略上,却与曹一操一一样,喜好刑名之学,主张乱世用重典,赏罚极严。他也收到了同样好的效果,数年下来,蜀中大治,为他的军事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最后来说孙权。

三强之中,孙权其实是野心最小的一个。尤其是合肥惨败之后,孙权的主要目标,更集中在保土安民上面。即便有军事行动,也基本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而展开的。

跟巴蜀一样,江东本来也是不大受重视的边角地带,也只有东吴、蜀汉这样的地方政权,才能够倾全力对这些地方进行开发。东汉末年,中原离乱,来江东避祸之人不在少数。孙权的开明治理,也给这些外乡人提一供了安宁的环境。减轻赋税、兴修水利、开凿运河,江南鱼米之乡,终于开始有了模样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地理原因,孙权非常重视航海事业,这是中原政权很难做到的一点。东吴政权存在的几十年里,东吴通过海路抵达了台湾、辽东、越南、柬埔寨、印度、伊朗,甚至疑似进入了欧洲,历史上罕见地出现了海上商路畅通、贸易繁盛的局面。

可以说,魏、蜀、吴三国,是三个并立的发达国家。三国时代,并非简单的战争年代,它的政治、经济成就同样一精一彩。

尤为重要的是,三个强大国家的存在,使得周边游牧民族没有任何捣乱的能力。曹一操一灭乌桓,鲜卑亦向曹魏称臣;刘备用马超,镇抚西羌,羌族再无叛乱之举;诸葛亮七擒孟获,南蛮尽心归附;陆逊平山越,将原本为祸甚烈的山越族收为东吴所用。

这些人对保护中原发展所作出的贡献,比他们之间的斗智斗勇,更加值得我们铭记在心。我们在讲述那些一精一彩的三国故事时,或许忘记了,其实,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民族英雄。如果这个英雄年代能够再持久一点,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五胡乱华了。此是后话,暂且不提。

现在,先让我们回到三国的战事当中,看看它们是经历怎样的变化而统一起来的吧。请看下集——三分归一。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