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垓下楚歌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【181】垓下楚歌

许多人都喜欢读武侠。

在那个世界里,你可以行侠仗义、惩一奸一除恶,在如花美人的陪伴下行走江湖,去自一由自在的生活,去实现心中的理想。而这一切,往往只有一个先决条件,那就是练好武功。

只要你武功绝顶,一切皆有可能。

诚然,江湖险恶,人心难测,盖世大侠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,许多结局也并不完美。但更多的时候,我们随着主人公的脚步,总能享受到那种仗剑天涯的快一感。

我以前不懂,为什么打打杀杀的题材会吸引这么多人?是人们心中的暴力倾向么?

后来,我懂了。那是因为,现实,往往比打杀更残酷;生存,有时比练武更难。

武林,是一个比现实更纯粹的世界。

武侠,是一个藏在人们心底的梦。

项羽,就好像一个从武侠世界里走出来的大侠,他以为,武功可以解决一切。

然而现实告诉他,天下无敌的人,也无法与天下为敌。

龙且援齐失败,使得项羽终于意识到了他的困境。在大势已去的残酷中,项羽终于学会了一点谋略。于是,韩信的营帐中出现了一位项王的使者,武涉。

武涉的话说得相当实在:“当今二王之事,权在足下。足下右投则汉王胜,左投则项王胜。然而,项王今日若亡,则汉王必取足下。足下得以有今日之局面,皆因项王尚存也。”

这番话,入情入理,句句都是实话。待武涉走后,韩信的谋士蒯通,又说出了一番更加有道理的话。

“勇略震主者身危,而功盖天下者不赏。今足下之威,已然震主;足下之功,无物可赏。归楚,楚人不信;归汉,汉人震恐。试问足下,何处可归?”

此话堪为至理名言,蒯通已经将未来清楚地画在了韩信面前。

韩信灭齐之后,坐拥数十万大军,黄河对岸,是筋疲力竭的汉王,首位不能相顾的项羽。与他们为敌,虽不能说有十成胜算,但三分天下,鹿死谁手很难预料。可一旦归附一方,其功劳太大,威名太响,必为主上所不容。

归则必死,自立则可活。韩信,你将何去何从?

每看到蒯通这段话,我都不由得心酸无比。

权力的争夺,足以泯灭人一性一。一旦在政治之路上攀到高一峰,总要面对利益与良心的抉择。甚至有些时候,选择良心,需要放弃的会是生命。

蒯通之言,道尽了局中人的无奈:你为君王夺得一切,君王却会把你的生命一起夺走。

韩信做出了他的选择——良心。

当然,或许他并不相信,刘邦一定会杀他。但他肯定清楚,以他的才能,在战场上比在政坛上的胜算要高得多。

可他还是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,他选择了忠诚。韩信归汉,楚汉之争走到了尽头。

这注定是一个改写历史的选择。

楚汉相争之时,“天下之人肝胆涂地,父子暴骸骨于中野”,兵连祸结,动荡不安。韩信、项羽、刘邦,皆当世英雄,一旦三足鼎立,必会将这场浩劫加深数倍,天下归一将遥遥无期。

秦灭五年即有汉。短暂的间隔,使得秦朝的大一统顺利沿袭下来,对日后的中国历史影响极其深远。

那个时代的百姓们,真的应该感谢韩信。

项羽反应很快,拉拢韩信无望之后,立刻与刘邦议和,提出以鸿沟为界,东面归楚,西面归汉。

刘邦在心底深处还是惧怕项羽的,双方顺利达成和约,项羽随即东撤。

刘邦原本也是打算撤的,可他的两大谋士张良、陈平站了出来。二人一致认为这是消灭项羽的最好机会,绝不可纵敌东去。

于是乎,鸿沟之约就成了历史上最荒谬的和约,项羽前脚履约遁去,刘邦后脚举兵追来。

汉得天下,原来一面是忠义,另一面却是谎言。

但刘邦知道,这一切都不重要,不会有人来谴责他的。天下万民所景仰、拥护的,只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和统治者。

民心与道义其实也并不沾边,人们最关心的,只是有没有饭吃,能不能活下去。

公元前202年冬,垓下。

刘邦、韩信、彭越、英布,几路大军会兵一处,将项羽一团一团一围住。

汉军数十万,对阵楚军十万。项羽不再有机会了,因为刘邦将三十万主力的指挥权,交给了韩信。

韩信布下十面埋伏,犹如天罗地网,任霸王何等神威勇武、左冲右突,仍被死死地困在垓下,军粮将尽,兵员日减,眼看不支。

韩信知道项羽厉害,并不强攻,困死足矣。

正当此时,张良向韩信献上一计,在项王的悲剧结局中添上了一抹别样的色彩。

是夜,楚军帐外忽闻四面楚歌,乡情极重的项羽被这片漫山遍野的乡音彻底融化。

倦鸟思归,项羽倦了。

于是营帐里响起了项王雄浑的悲歌:

力拔山兮气盖世,

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
骓不逝兮可奈何,

虞兮虞兮奈若何!

君王与美人的一爱一情,本是世界上最靠不住的一爱一情。其间的政治色彩,足以抹杀一爱一情的一切美妙。

可项羽不是一个君王,他是一个英雄。而他所钟一爱一的这位虞姬,也闪身登上了历史舞台,用一段婉转而又决绝的歌声,将那份英雄末路的悲壮烘托到了极致。

中国古代最早的五言诗,正出自这位乱世红颜之口。

汉兵已略地,

四面楚歌声;

大王意气尽,

贱妾何聊生?

这一刻,血溅楚帐,美人香消。

后世的戏曲家疯狂地一爱一上了这一刻,霸王别姬被无数次地搬上戏台。因为,在生离死别的刻骨柔情面前,在痴情女子的汩一汩鲜血面前,一切刀光剑影、心机诡诈,都黯然失色了。

生命,本来可以那样简单,那样美好,何苦穷奢极欲,为祸天下!何苦勾心斗角,征战不休!

此刻的项王军帐,早已不见了昔日的霸气纵横、豪气冲天,只有歌声,只有眼泪。

在无尽的悲痛中,项羽心中突然升腾起一个无法抑制的念头:我要回家!我要卷土重来!

张良低估了项羽,他没有想到“四面楚歌”的妙计竟激发了项王最强大的潜能。八百江东子弟,护卫着战力到达极致的西楚霸王,“溃围而出”。项羽与二十八名死士,一直杀到了乌江之畔。

刘邦急了,下达必杀令,得项王首级者,赏千金,封万户侯。

顺便说一句,三年前,项羽彭城大败刘邦,也定下了捉拿刘邦的赏格——二十金。这直接导致了楚军大将丁公私放刘邦,这才引发了后来的一切。

可以说,项羽今日的一切,都是咎由自取。

可那又如何?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”人生如此,复有何憾?

项羽本来是可以回江东的。一艘小船,已然等在江边。“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”

可近乡情怯,江畔的项羽,忽然想到了很多:八千江东子弟,随他灭秦称霸,现如今无一人生还。他若再让家乡父老涉险,心下何安?

他思乡若狂,却又止步乌江。

于是,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,定格在了乌江自刎的历史瞬间。

一代传奇,就此归去。

刘邦得到了项羽的人头,他哭了。

他一定想起了他们把酒言欢的日子,想起了他们并肩杀敌的岁月,想起了他们携手共度的年华。

敌人已逝,刘邦可以在暂时卸下帝王的面具,静静地重温一下昔日的兄弟之情。

他并非没有人一性一,只不过更多的时候,他默默地将人一性一收起。

当项羽以烹其父相要挟时,他可以在城头高喊:分我一杯羹!他为的,是大汉江山。

第156节

是的,刘邦在战场上比项羽一陰一险得多。可他并没有错。

还是那句话,一个富强的国家,需要一个抛却了常规善恶之念的君主。

刘邦比项羽更加伟大。

历史因项羽而一精一彩,万民因刘邦而安定。

公元前202年,汉朝建立。

两千年之后,数以亿计的人自称汉人。

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的影响力,无需多言。

但此时的刘邦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回味,去展望。他突然发现,北边兴起的一股强大势力,已经成为他的心腹大患。请看下集——草原英豪。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