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读书心得——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

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《论语》的开篇可以看作孔子在回答“什么是学习”这一大课题。
学了为人处世的道理,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,不也觉得高兴吗?自己努力学习,其次朋友间互相呼应,然后在学习有成而未受重视时,可以坦然相处。我认为, 孔子思考人间的伦理规范是为了响应心理情感而定的。然后,心理情感又可以推源于生理特性*,如此形成“生理——心理——伦理”的观点。孔子心目中的人 性*,是 不能离开人的生命之具体存在及成长环境的。正所谓“性*相近,习相远”,依本性*来看,人与人是相近的,即向善;依习染来看,人与人就有很大的差异了。
然而,我们也看见,科技知识使人们的工具合理性*意识过分膨胀,往往会使人类丧失对价值和理想的追求,使传统的文化观念系统解体,使人与自然、人与历史、 人 与人、人与内心世界的和谐关系逐渐失调,由此产生现代人某种失落感,无力感。世界婆娑,婆娑即遗憾。“维护人的主宰的理性*于不坠,以慈悲的目光观察一 切, 就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接受,并且利用每一事物,那便是可喜之事了。”
在《论语》面前,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虔诚的朝圣者,而每一条朝圣路都是由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,不必相同,也不可能相同。只要你自己是这样的一个朝圣者,你就不会觉得生命中的困境不可克服,反而是一个鼓舞。

上一章 · 章节列表 · 下一章